必須堅持人民至上

作者:劉同舫    發(fā)布時間:2023-02-17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編者按

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出系統概括。這“六個堅持”,既是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點,也是繼續(xù)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點。從今天起,本欄目推出系列文章,闡釋“六個堅持”每一方面的豐富內涵及其相互關聯,以準確領悟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敬請關注。

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六個堅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出系統概括和闡述,并將“堅持人民至上”作為首要內容。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不竭源泉。準確理解和把握“堅持人民至上”,對于我們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和鮮明特質,更好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新時代偉大實踐,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意義。

高揚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世界觀

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畢生的兩大發(fā)現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甚至整個人類思想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英雄史觀把少數杰出人物視為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決定者不同,歷史唯物主義將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作為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域中,人民不僅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歷史發(fā)展的主體和主題。人的存在賦予客觀世界鮮活的意義,脫離現實的人談論歷史,只會陷入舊唯物主義的窠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揚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世界觀,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蘊含著新時代偉大實踐所賦予的獨特內涵。

人民群眾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體。如何認識現實世界是世界觀的核心內容。馬克思主義認為,對世界的認識不僅包括對世界本原的把握,也包括對人類世界發(fā)展具體樣態(tài)和歷史方位的把握,對人的主體性和世界客觀性辯證統一關系的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性等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則,以發(fā)展的眼光認識和把握客觀現實世界,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論斷,這是對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的深刻洞察。在精準定位歷史方位的基礎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人民群眾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主體性地位,并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奮斗目標,從而實現了特定歷史發(fā)展階段上作為主體的人民群眾與變化發(fā)展的客觀世界的辯證統一,為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作出重大原創(chuàng)性貢獻。

人民群眾是新時代偉大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是否承認人民群眾具有創(chuàng)造歷史、書寫歷史的主體作用,是區(qū)別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群眾史觀與英雄史觀的顯著標識。在這個重大原則性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毙聲r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得益于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發(fā)揮人民群眾主體力量的有效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fā)揮億萬人民的創(chuàng)造偉力!笔冀K將人民群眾作為新時代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主體性力量,作為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偉業(yè),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世界觀構建上的獨特內涵。

踐行群眾路線的方法論

堅持人民至上,決定了踐行群眾路線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方法論。踐行群眾路線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必然要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守初心使命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zhàn)斗力的傳家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始終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卑殡S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新時代中國人民利益訴求的集中表達。堅持人民至上,在方法論上要求努力回應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訴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強調切實維護好、實現好和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精準施策,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yōu)勢上下功夫,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實現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新發(fā)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fā)展,更好實現人民的新要求、新希望、新期盼,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堅實邁進。

廣泛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之力!眻猿秩嗣裰辽,在方法論上就要保障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和發(fā)揚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實踐作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zhí)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之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在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保障人民主體地位,激發(fā)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使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充分調動人民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鼓勵人民群眾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勇于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不斷作出新概括、獲得新認識、形成新成果;堅持以人民為師,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在向人民群眾的虛心學習中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把人民的心聲意愿及時轉化為黨的正確主張。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推動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列寧曾生動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比喻為“一塊整鋼”,指的是其內在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統一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就是這樣一塊內涵豐富、邏輯嚴密、世界觀與方法論內在統一的“整鋼”。與以往任何哲學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能夠實現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在哲學史上完成革命性的變革,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把實踐作為整個哲學的出發(fā)點和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主題。堅持人民至上,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必須以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為基礎,推動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世界觀與踐行群眾路線的方法論辯證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世界觀,也蘊含著踐行群眾路線的方法論。中國式現代化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旨在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發(fā)揮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執(zhí)行力。依托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世界觀與踐行群眾路線的方法論熔鑄為一爐,為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統一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使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轉化為客觀現實,實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踏上新征程,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匯聚起人民群眾人人出力獻計、齊心共建社會主義的磅礴偉力,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在新的偉大實踐中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作者:劉同舫,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來源:《光明日報》2023年2月17日第11版